——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——
新闻行业垂直网站汇成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6月30日,公募基金esg产品的规模已经突破6000亿元,成为行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随着绿色金融体系的逐渐完善,公募基金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进一步丰富细化,esg理念也被进一步内嵌入投研框架、信息披露和日常工作实践中,通过本土化解读来拓宽esg理念的内涵和外延,追求更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。
产品丰富策略分化
2023年以来,低迷的新基金发行市场并没有影响esg投资的热度。汇成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6月30日,今年以来新发的esg投资基金数量为79只,合计发行规模为280.23亿元。全市场esg投资基金数量达到774只,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达到6095.76亿元。
从产品类型来看,从主动权益基金到被动指数基金,再到reits和债券基金,esg基金的产品线进一步丰富细化,投资策略也趋向多样化。
从esg基金业绩来看,分化较为明显。同源数据显示,截至6月30日,今年以来全市场esg基金收益率最高为55.31%,最低为-20.63%,头尾相差超过70%。
事实上,不同于公募esg产品成立之初仅投新能源、环保等狭窄范畴,esg理念“本土化”之后涉猎的范围更加宽广,投资边界得到了有效延伸。
以嘉实基金为例,在公司层面成立了可持续投资业务办公会,并制定了可持续投资战略三大方向。目前,嘉实esg评价体系已经覆盖全部a股、h股超7000家上市公司和境内7000多家发债主体,能较好地区分和识别esg领先者和落后者,并前瞻和高频地提示esg风险和机遇,提升投资组合风险调整后收益及稳定性。
“esg不应是投资的枷锁,更应助力实现更好投资。”嘉实esg可持续投资基金经理蔡丞丰表示。
esg理念生根开花
随着esg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,公募基金不仅在投资领域,在信息披露和日常工作实践中也有进一步的探索。
近期,公募基金在esg领域动作频频。例如,6月底7月初,前海开源基金、博时基金、景顺长城基金、前海联合基金等多家华南地区公募基金发布了2022年度《环境信息披露报告》。
以博时基金为例,公司近期完成2022年运营碳排放盘查,完成注销碳减排量685吨ccer。经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认定,博时基金注销的碳减排量大于实际碳排放量,实现了实际碳中和。
前海开源基金则在《2022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》中表示,该报告为公司首份环境信息披露报告,披露了公司2022年度在环境及绿色金融领域的管理策略、实践及绩效。公司高级管理层计划在2023年设立esg业务委员会,负责统筹esg管理及绿色金融业务发展。
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了《2022年度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碳中和报告》。在2021年7月发布的《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碳中和白皮书》中,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从2021年起实现经过碳审计的运营碳中和,并向公众展现每年度的碳中和举措。除此之外,公司也在深化低碳金融、持续esg投资倡导等多个维度践行绿色投资、责任投资的理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