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——
新闻行业垂直网站近日一场重量级捐赠仪式在上博举行。著名华人文物收藏家李汝宽家族向上海博物馆正式捐赠90件长期流散在海外的珍贵艺毯,为上博的文物收藏又增添了一个新的门类。同时,也再度引来业界对于艺毯收藏的关注和探讨。
收藏家海外购藏捐祖国
李汝宽(1902—2011),出生于山东,是著名的爱国爱乡华人文物收藏家和学者。李汝宽移居海外后长期定居美国,于2002年回归故里山东青岛安度晚年。在美期间,李汝宽念念不忘祖国的文物考古事业,成立了“李汝宽教育基金会”,长期资助学习、研究中国古代美术的学生。他一生热爱文物事业,在收藏的同时,也研究文物,曾出版过《东方漆艺》《中国青花瓷器源流》《西域长城艺毯图录》等专著,为中国文物研究作出了宝贵贡献。
红地菱形六角花缂毛毯
多年来,李汝宽家族不断向国内多家博物馆捐赠文物,北京故宫博物院、上海博物馆等都曾接受过其捐赠。青岛博物馆还设立了“李汝宽家族捐赠陈列”,展出李氏家族捐赠的漆器、瓷器等文物。
2015年11月,李汝宽长子李经泽获悉上海博物馆东馆陈列需要与丝路有关的文物,专程前来洽谈捐赠事宜,并约定从2016年开始启动这项工作。两年多以来,经过多方努力,李氏家族在日本东京和美国洛杉矶收藏的两批共计90件艺毯先后运回国内,落户上海博物馆。
这两批古艺毯主要来自宁夏、新疆、甘肃和青海等地,少量产于北京,品种有炕毯、鞍毯、靠背毯、礼拜毯、坐褥毯、走廊毯、厅堂毯、挂毯、帐毯、蒙古包用毯等。织毯工艺以栽绒8字扣为多,少量有缂织、擀毡、织锦等。艺毯色彩丰富,图案多样,其中有宗教纹样、象征皇权威仪的纹样、吉祥纹样、博古雅趣纹样等。这些艺毯产地广、品种多、保存状况基本良好,弥补了上海博物馆此类藏品的空缺,有较为重要的研究和陈列价值。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,这批艺毯的“回归”对于上博意义深远,李汝宽家族为中国文物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以及爱国情怀,更令人钦佩。
蓝地团花八宝纹炕毯
截止2017年,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近102万件,其中珍贵文物逾14万件,有88000多件来自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捐赠,捐赠品占馆藏文物总量的8.6%,珍贵文物总量的23.6%。建馆65年来,累计共有990余人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文物,他们的名字都被永久镌刻在上博的捐赠墙上,呼吁全社会与博物馆人并肩携手,共同书写传统文化之魂。
中国艺毯享誉古今
相对于书画、陶瓷、玉器等知名收藏品种,艺毯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收藏品种并不出众。然而,认真查阅国内外拍卖市场数据会发现,作为一项“国家和民族的文物瑰宝”,中国古毯的影响力可谓风头强劲,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享誉古今、畅销海内外。
据专家介绍,早在2200年以前,和田栽绒地毯就已诞生,就是现在的新疆地毯。到了汉代,随着通往西亚、欧洲的丝绸之路开通,不仅运载了丝绸、地毯、瓷器、茶叶和香料,也促使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,中国地毯编织工艺随着中国的丝绸之路走进了中亚、中东和欧洲。中国古地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,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,中国人创造了无数的文化艺术珍品,其中古毯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受到了世人的瞩目,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,中国毯工艺水平和产量达到了巅峰。
20世纪初宁夏龙纹柱毯成对
中国古毯除了其实用的使用价值外,更多体现在艺术观赏与收藏价值上,主要是因为地毯花纹及式样展现出的地域风格各具特色。在一些高收入消费者中,不乏以古毯作为现代家居高档装饰品,在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博物馆和学术机构都收藏了中国古毯,并进行专门的研究,在国内外著名的拍卖会上,中国古毯一经亮相,便受到了众多买家的追捧。
拍卖市场表现惊艳
如在2013年9月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,一件清十九世纪早期黄地漳绒金丝牡丹龙纹炕毯以8750美元(合53541元人民币)价格成交。到了纽约佳士得2017年3月份,推出的“家族遗珍:玛丽·泰瑞莎·l·维勒泰亚洲艺术珍藏”专场上,所呈现的一批多件我国宁夏产古毯,成交价格普遍超过估价5—10倍之多,最终成交价也在1万至10万美元之间。如一件20世纪初宁夏龙纹柱毯(成对),估价仅4000—6000美元,最终成交价为30000美元;而一件约1900年制造的宁夏式几何纹毯,拍前估价仅8000—12000美元,最终成交价高达68750美元。其市场热度可见一斑。
相比于国外市场的火爆场景,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,古老艺毯在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地位较为普通,甚至属于冷门。不过近年来伴随着国内收藏市场的火爆,艺毯市场也呈现出春风再涂的趋热走势。虽然整体的成交数据并不多,但市场对于古老艺毯的价值认知已经逐渐趋于认同。如在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推出的“垂裳——海外藏家珍藏明清织绣服饰”专场上,曾经亮相一件清嘉庆黄色鱼龙仙鹤莲花纹加金丝毯。该毯长方形主体部分织福海仙阁,仙阁之上瑞鹤盘旋,四周满缠红蓝双莲,下方五色海水翻腾不息,又有鱼龙出水,一派光明祥和之景。主体外环绕花卉纹,金地红色回纹带,与缠枝花卉八宝纹装饰带,毛料紧实厚密,织工规整精细,用色特点以暖色调为主,冷色为辅,毯面色彩对比强烈,富有浓厚的装饰效果。龙身加以金丝,更添华丽之气。毯边织“中和殿备用”款识,表明其为清宫旧物。拍前估价80万—120万元,最终以92万元成交。在2016北京东正春拍会上,一件1900—1930年间作牡丹蝠纹毯拍出46000元的价格。市场人士指出:对比国内外市场上的中国古毯成交数据可以发现,目前国内对于古艺毯的市场价值与国际市场差别正逐渐缩小,并趋于同步。
1900—1930年间作珊瑚纹马鞍毯
甘肃古毯文化研究院院长蔡海祯早前曾指出,“古毯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文物瑰宝,由于其制作原料和工艺逐渐消亡,以及存量越来越少,中国古毯面临失传的危险。中国仿古地毯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艺术价值,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机遇,将中国的仿古地毯推向欧洲乃至全世界各个国家,建立起强大的品牌优势,最终形成产业优势,带动仿古地毯相关区域尤其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。”